那“多余”的錢
之于金錢,我是沒有貪吝之心的。
因為,金錢除了可以購買生活所必需的物品之外,我不知道它還能買別的什么。
少時,家境極窮蹇。油、鹽、醬、醋等生活必需品,均靠家中飼養(yǎng)的幾只老母雞。我上學的文具,比如一支鉛筆,須買時,向母親申請,母親便給了一枚雞蛋。到了坊間換來六分硬幣(打我記事起,一枚蛋,總是換到六分硬幣)。一支鉛筆兩分,余下的四分,已在母親的算計里,就悉數(shù)交回去。
我的衣袋里從來沒有裝過錢。那么,沒有裝過錢的衣袋便不會想到錢,我便與錢建立不起那份親熱的關(guān)系。
等到自己掙錢以后,發(fā)現(xiàn)錢的用途已天然地被分配好了:一份交父母,曰“跪乳之情”;一份交家婆,曰“生活之資”;一份留給自己,伺候自己的煙酒與一兩本可看之書。所以,那錢,即便我之所掙,因不需我去支配,便也沒了支配之欲;沒有支配欲望的人,不會整天想到錢的事。
其實,對錢的不貪不吝,概緣于沒有過多的“生之欲”——穿只求暖,吃只求飽,書只求讀……基本需求之外,沒有名分、門面、檔次、貴賤等“物而上”的概念:粗茶淡飯,也怡然自樂;布衣荊褲,亦安然翩然。
所以,人生的經(jīng)歷,使我很信服梭羅的話, “多余的錢只能買多余的東西?!本C觀世態(tài)萬象、人生種種,我亦生發(fā)出另一種感慨:多余的錢只能買來多余的心情。自然、常態(tài)、平和的心情是健康的,無須更多的金錢去買;相反,虛榮、攀比、驕奢、淫逸與浮躁的心情,恰是錢多了之后,莫名其妙地叢生交集的。
地攤上二十元一件的T恤,我穿在身上仍顯得落落大方;與那位穿著兩千多元一件名牌T恤的富家子對談,并未感到生命層面比他低檔。但我卻沒有為了那多出的兩千多元,而耗費多余的心智;所以,我是一個節(jié)省了生命能量的人,我是個富者,至少也算是個聰明的人。
鈔票花完了,還可以掙;生命耗損了,卻永無復元之日。
無論如何,對待金錢的態(tài)度,不僅僅是個錢的問題,而且是一個人生觀的問題?!短┨鼓峥颂枴纺莻€窮小子杰克,在回答貴婦人輕賤他貧窮的污辱之辭時,平靜地說——我不窮,人生該有的,我都有了;健康的身體,追求自由生活的樂觀與自信。
這就是大多數(shù)沒有錢,卻活得很快樂的人的人生觀。
在生活中,對于兩種人,我樂意給他們錢,或者說,我希望他們不缺錢。
一是老人。老人的生命力被耗費得幾近于枯竭;金錢對他們的壓迫,已不是心理的,而是生命的。對生命的壓迫視而不見,已不是小節(jié),而是良知泯滅、人性淪喪。
一是幼者。幼者的生命之輪剛剛啟動,正孕育著無盡的能量;金錢對他們的壓迫,與其說是生命的,有時不如說是心理的。他們需要的是心性的輕松與自由,若視而不見,童心便被扭曲,異端便鉆隙而出。關(guān)于這一點,我有切身的體會——兒子在上小學六年級時,品性端莊的他,居然有一天偷去了我一張一百元的大鈔。那是在一天中午,他請全班同學每人一盒冰淇淋時,被我當教師的本家叔叔發(fā)現(xiàn),電話向我告發(fā)的?!澳阍趺唇o孩子那么多錢?”他劈頭就問。“我從來不曾給過他錢。”我大惑不解。等晚間追問,小兒囁嚅而語:“班上同學都有零花錢,連個女同學兜里都裝著幾塊錢;同學們渴了就買汽水買冰淇淋,我卻只能在一邊看著。同學們可憐我,與我好的,就送我冰淇淋吃。我感到心里難過,就偷偷地拿了一百元錢,我不僅自己吃冰淇淋,還要請全班人都吃冰淇淋,我要告訴他們,我比他們還要有錢!”
小兒的話,讓我瞠目結(jié)舌。感到小兒手里有沒有幾個零花錢,已是個大問題。想到三毛的那篇《偷錢記》,三毛偷錢的心態(tài)與小兒的極酷肖,都是不想被人小看。所以,兒童的偷錢不是簡單的事體,卻總是被大人們忽視輕看。大人花錢,花的是錢的功利性與世俗特征;兒童花錢,花的可能是純潔自尊的心性。所以,給兒童的錢,正是要兒童懂得錢,懂得不被金錢所支配的自由啊!
人生到了今天,自然懂得了一些花錢之道。但有兩種錢,卻總讓我不輕松不安妥:一是花富人的錢,一是花公家的錢。
花富人的錢時,有一種均貧富的心態(tài):一邊花著人家的錢,一邊仇恨著人家、輕賤著人家。有錢人的錢也許來路很正,但就因為他有多余的錢,便感到金錢所帶來的邪惡與不公,他是占有著一個很大的份額的。于是,與有錢人交往,很難找到人格平等的那份感覺:要么是我人格輕賤;要么是他人格卑污。金錢的障礙,改變了人與人之間那種正常的交際與心態(tài),甚至帶來某種壓迫感。這種壓迫感,從理論上講,亦正是物質(zhì)對人心的壓迫。我本來對錢的感覺很平淡,怎么一到了你那里,我就感到了錢的巨大壓力?有錢人的豪宅,讓你看到了錢;有錢人的美車,讓你看到了錢;有錢人性感迷人的二房太太亦讓你看到了錢……錢,錢,錢,電影鏡頭般地閃回,我將要失去我了,罷罷罷!我只有離開你!
花公家的錢時,本來節(jié)儉開銷的性情,突然就失去了節(jié)制:可擺豪宴,可飲名酒,可講排場,可論闊達……但更可怕的是內(nèi)心的感覺——那些錢,非自己的血汗所掙,亦非自己的心智所勞;多花一厘,沒有肉身之痛,多花一分,亦沒有心靈之憂,好像花多花少都與自身無關(guān),大有花“身外錢”的味道。到頭來,一個再善良的人,在公款面前,也有了公然開銷的愿望。
但一想到“公然開銷”,便感到心亂。因為看到那些外地打工者,忍受拋妻寄子、遠離家園之痛,才不過賺到幾個可憐的血汗錢;那些土地上的農(nóng)民,躬耕隴畝,日夜操勞,在旱澇的虎口之下?lián)寠Z收成,最終也只得溫飽……痛感就油然而生,繼而想到,天道人心,終究有一天,會向“公然開銷”者討債。事實上,討還的大網(wǎng)已漸漸拉開,不少人已紛紛落網(wǎng),堪令人心驚。至于自己,也日有所懼,其所懼之處,不在于外界的裹挾與引誘,而在于越來越醒悟,知道內(nèi)心的防線,常常是因不注意防微杜漸而導致了最終的崩潰。
心亂與心懼,使我自覺地遠離了公款。
逃離富人,遠離公款,也許是心智不強健者的極端之舉;但卻是一個善良人本能的自我保護。這種自我保護,使自己免于沉淪與陷落,內(nèi)心安妥,清白自守地走完人生之旅,也是一種自我之超越也。
2021年2月25日星期四
[大家風范編輯上傳]